金秋时节召开的北京国际通信展是我国乃至全球通信行业的顶级盛会之一,也是众多通信企业最为重视的展会之一。通信展之所以受到高度重视,是因为它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主办方而言,通信展能够带来巨大的直接效益;对于参展商来说,通信展是展示形象、技术、方案的绝佳平台,是近距离与客户沟通的难得机会。所以,正如“十一”长假是旅游、餐饮等行业的“黄金周”,北京国际通信展则是通信行业不折不扣的“黄金周”。
在成长中壮大
上世纪80年代是我国通信行业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交换、传输等领域的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移动通信开始商用。在取得进展的同时,人们发现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有许多技术领域需要进一步去突破。为此,通信行业亟需要这样一个平台,能够让大家彼此了解对方的技术产品,掌握通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群策群力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也是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通信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开始提升。随着中兴、华为等民族通信企业的崛起,曾经被国外厂商一统市场的情形不复存在。重视研发的国内厂商在通信前沿领域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使得我国在国际通信市场上的地位不断提升。
一方面是中国通信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地位的提升,在双重因素的促成下,1990年6月,“国际邮电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举行,北京国际通信展自此拉开帏幕。
从1990年到2008年,北京国际通信展已经举办了16届。从最开始60多家展商参展,到2008年500多家展商参展,从最初展馆面积只有2000多平米到现在超过5万平米,通信展在不断成长壮大。可以说,通信展反应了行业的兴盛与疲弱,记录了企业的成功与衰亡,被誉为中国ICT领域的“奥斯卡”。
参展商受益良多
每年的通信展上,参展商们都会全力以赴。展会之所以受到高度重视,是因为它为参展商们开展营销活动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场所。
通信展给参展商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形象、理念、产品和技术的绝好机会。小公司虽然限于财力不可能租到大面积的展台,但是也能通过在通信展上露脸从而让行业及客户对公司有所认知;大公司则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设计出符合公司形象的展台,加深观众对公司的了解。此外,通信展也是公司推出新理念、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好机会。例如,在2008年通信展上,中国电信的展台犹如一只欲展翅飞翔的鲲鹏,与它刚刚推出的“天翼”品牌完美契合,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像爱立信、诺西等厂商则经常选择在通信展上发布最新的技术和方案,以期强化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通信展是参展商与客户密集沟通的一个机会。通信展是通信行业的一次盛大聚会,据统计,2008年的通信展吸引了20多万人次前来参展。如此众多的客户,抱着沟通交流的诚意前来观看展会,他们仔细了解产品和业务,细心聆听参展商的讲解,对于厂商来说是难得的机会。
通信展也是一个培养潜在客户以及促成买卖的机会。如果留意一些通信厂商的新闻,您会发现,在通信展期间它们发布的新闻除了新技术的突破外,还常常会有新合同的签署。其实,会展的初始功能之一就是交易,通信展也不例外。有的观众观看展会的目的就是搜集产品和市场信息,这是参展商销售产品的良机。对于那些没有需求的观众,参展商也可以通过产品尤其是新产品的展示,诱导甚至创造消费需求。
不仅能够在展会现场收获丰厚,展会结束后,企业还可以根据在展会上获得的各种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实施恰当的新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促进日后企业经营的成功。
作用是否减弱?
细心的人会发现,每年的通信展上,在新面孔浮现出来的同时一些旧的面孔也在消失。比如,2008年的通信展上,摩托罗拉、北电选择了观望,诺基亚则不再参加通信展。
厂商在考虑是否参加通信展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投入产出比。据了解,参展商参加通信展花费都相当不菲。比如,要租用一个面积
从产出来看,像诺基亚、摩托罗拉等终端厂商,在经历了几次通信展后,发现自己的用户主要是个人消费者,而通信展的观众一般都是业内人士,对终端的销售意义不大,投入和产出严重不匹配,于是这些终端厂商选择了放弃参展。
此外,也有一些厂商反映,通信展上的有效观众太少,普通观众太多,为此,它们不得不自己邀请观众前来参展。而厂商平时也可以邀请许多客户召开会议,宣讲方案和产品。
通信展属于一种服务行业,它的消费和经济水平有很大关系。经济发达时会展一般比较繁荣,经济不景气时会展也会比较萧条。当前,全球经济仍处在恢复上升阶段,如何统筹规划,扬长避短,精心培育,如何结合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形成富有吸引力的卖点,召开独具特色的展会,都是本届乃至下届展会需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