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逛了多场招聘会后,发现企业招聘方式五花八门
“写读后感”、“讲笑话”、“现场签约”、“招聘会群面”……随着高校招聘会的召开和各种校园宣讲活动的开展,记者发现,企业招聘方式也呈现多元化,大有“不拘一格降人才”之势。
见闻一:撰写读后感
在国有四大银行专场招聘会上,建行云浮分行副行长黄官桢海选人才棋高一着,他把应聘者按生源地分成两排,来自云浮本地的大学生成为首选。在接下来的笔试环节,他选了两篇短文,让面试者在一个钟内写出一篇读后感,这种突击面试可以考察应聘者的三种素质:习惯、效率和才华。
见闻二:招聘会小组面试
一般招聘会都是“一对一”面试,小组面试只出现在第二轮面试中。而在中山大学举行的本科生专场招聘会上,国信证券佛山市某营业部却在首次面试时采用小组面试的方式,五个大学生围坐一圈,共同探讨一个问题。据了解,该营业部提供了数十个营销类和投资分析类岗位。
见闻三:你站我也站
你听说过HR站着面试吗?在中山大学举行的本科生专场招聘会上,一家来自深圳的银行独辟蹊径,HR和毕业生双双站着面试。而在华工举行的理工类招聘会上,某奢侈品公司的三位面试官也是站着面试每一位学生,摊位后的凳子成了虚设,这种不拘一格的招人方式为哪般?面试官回答说是“站着面试是以示尊重”。
见闻四:现场签约
在广工举行的招聘会上,茂名某矿业公司人力资源经理亲自出马,了解完学生的基本情况后,对合意的学生提供现场签约。由于出乎多数被录者意料之外,仅有一人当场签约,其他人都暂时答应下来,回去考虑一下。近年来招聘会上现场签约的案例逐渐增多,尤其是师范类和农村支教类招聘会,不少学校拿着公章过来,只等应聘者签字。
见闻五:跨专业应聘
学英语的,从事金属矿产品的工作;学日语的,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学法律的,结果就业与法律沾不上半点边儿。在招聘会现场,许多企业招人对专业不拘一格。
吴同学是广州大学法学院的毕业生,在校4年的学生记者经历,让他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毕业后,他没有从事与法学专业相关的工作,而是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据了解,法学专业的就业去向主要有三种,一是律师,二是公司法务,三是公务员及其他。“如果毕业生想当律师,最好先不要当律师,到其他行业积累几年,这样对从事律师是有好处的。”
见闻六:模拟面试练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