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
"我们年级有200多名学生,已经签约的仅有十几个,比往年差远了。"复旦大学大四学生小翁说。从踏进大学校门起,小翁就立下了志愿:毕业后一定要进"四大"(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谁也没有想到自己毕业时竟然赶上了这样的就业寒冬"。
随着一连串的求职失利,小翁的就业目标变了:只要能跟金融、保险沾边的行业就行。
据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约有611万人。根据上海市教委公布的数据,2008年上海高校共有毕业生14.9万人,比2007年增加0.6万人,2009年毕业生人数将突破15万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带来的经济不景气,更让近来的人才市场早已"入冬"。往年一场连一场的校园招聘会,今年似乎少了许多,所以,
大学生们应该怎样度过这个就业"寒冬"呢?
大学生就业已成世界性难题
近两年,大学生就业已逐渐成为世界性难题。
世界银行2007年世界发展报告显示,全世界失业大军中的一半是青年,仅以中东和北美地区为例,要稳定该地区的就业局势,就必须在2020年以前创造1亿个就业机会。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15亿年龄在12至24岁的青年,其中的13亿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这个数字比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要多。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么多年轻人,既意味着将会拥有人数更多、技术水平更高的劳动力大军,也意味着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就会有更多的人找不到好工作。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不少企业的招聘计划被冻结或缩水,对原本就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国内的情况也是如此。但从学生递交的求职申请份数来看,据统计,"985高校"和"211高校"毕业生的平均求职申请份数均为20份,一般高校本科毕业生平均求职申请份数为17份,一般专科毕业生平均求职申请份数为12份,这样,以2009年大学毕业生610万人,平均每个学生求职申请15份计算,应届大学毕业生将发出超过9000万份求职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