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宝典,先到大公司再到小公司
[摘要]   HRD的职业神经 比尔·盖茨第一次来中国时,一名中国员工在早餐会上问他:“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微软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比尔·盖茨毫不犹豫地回答:“People,just p

 

HRD的职业神经

比尔·盖茨第一次来中国时,一名中国员工在早餐会上问他: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微软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比尔·盖茨毫不犹豫地回答:“Peoplejust people

多年后,当汪漪从两位与会的高管口中得知这个掌故时,依然难掩振奋之情:依靠适合的员工,是所有组织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而她从事的正是被誉为企业战略合作伙伴的人力资源工作。

她是中国最早进入HR(人力资源)领域的资深人力资源总监之一,效力过中国平安集团公司、TCL信息产业集团、中国普天股份(集团)公司。她曾参与推行麦肯锡公司为平安打造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项目,这是业内早期公认的经典案例。她招聘的人才在华为、大唐、联想、微软、诺基亚等国内外数十家著名公司担任要职。

出于职业习惯,过去汪漪总是站在企业的角度想问题,谈对员工的管理经验,一篇偶然读到的新闻报道触动了她的神经,因为害怕找不到工作,一个出身农村的女大学生临近毕业时自杀了。

十多年的HR生涯里,汪漪目睹过太多职场改变命运的神话,人们在这里获得成功、荣誉、权力、尊重和高品质的生活。如果我能遇到她,她不会自杀。她的视野太狭窄了,其实在她看不到的职场里,很多人可能还不如她,但经过自己的奋斗一样过得非常好。

怎样在职场中不辜负自己的人生?自杀的女孩让汪漪决定站在职场人的角度记录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更多即将踏入职场的年轻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思考。

职场之外、夜深人静之时,汪漪用两个月的时间写出了《职场路线图——人力资源总监手记》。这不是小说,每一句话都是真实的,而且有非常真诚的建议可以借鉴不会受到误导的典型案例

新书上架一个多月,汪漪的邮箱和博客就收到大量的读者来信,甚至有人对她说:读了你的书,我可以少奋斗八年!这挺出乎汪漪的意料,我写的都是身边的事情和平常跟人聊天的内容,我想我可能提供了大家没有地方去了解的东西。

另一个感到出乎意料的人是我,这个与众多企业精英同行的HRD(人力资源总监)身材娇小、平和亲切。

应聘 关键词:软实力

-理解用人单位招聘应届生的三个原因,不要夸夸其谈

-抓住面试机会充分表现软实力,性格要健康上进

-找工作前要有目标地参加实习,在为人处世方面快速成熟

过去我招聘的高级管理人员比较多,近几年应届毕业生越来越多。我发现来应聘的学生常常出现两极分化,要么是自我感觉过度良好,要么是压力之下自信心不足。让我们换位思考一下,用人单位为什么要招聘应届生?

我认为有三个原因:首先,他们需要大量从事底层事物的人员,比如文员、文秘、底层的工程师等等,这类职务一般偏文科,从性价比来说聘用应届生最合适。其次,一些快速发展的公司挖角很困难,他们就到全国的大学进行大量招聘,培养自己的骨干。第三个原因是不得不接收,一些单位每年必须进一定数量的应届生,还有些公司谈大项目的时候,客户会提出这样的附带条件。

针对第一条,我觉得来应聘的学生应该给用人单位留下素质好、可培养的印象,不要在谈论某个问题时夸夸其谈,显得经验丰富或者非常固执。他们希望你很柔软,可以塑造。我就遇到过这样的大学生,卖力地表现自己有思想有能力,结果适得其反。

如果能成为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当然是应聘学生的最大幸运。我记得当年的百度和华为就曾大量聘用应届生,他们甚至成为公司的主流。这些学生都是最优秀的,名牌大学毕业,经过反复面试后才留下来。就我所知这些大公司能解决大城市户口、有员工宿舍,还有专门的指导人、薪酬也不低。硕士一毕业拿五六千元不算高,我曾招聘了一个女孩,还在见习期一个月就一万元,最高的应届生能达到一万八,都是根据面试的成绩和培养潜能来定薪的。

眼下就业形势紧张,怎样才能成为这样的幸运儿?招聘企业一般分两种类型,一类就认成绩,选出来的都是学习好的,比如一定要拿多少次奖学金、一定要被学校评选为优秀学生。还有一类不是特别看重学习成绩,比如我参与的招聘,一个比另一个多考了二三十分并不关键,关键是面试环节。面试就是要看出简历中看不到的东西,如果你的成绩不很拔尖,又没有人脉关系,就要抓住面试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软实力。这软实力包括积极奋斗、上进的心,健康、阳光、宽容的性格和懂得人情世故。我们一般会问这几个问题来判断你的软实力:你对自己有什么职业规划?你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说一件你曾经没有处理好的事,当时为什么没做好?如果给你机会你会怎么重新做?

现在,校园里经济和阶层的分化很严重,有开宝马上学的,也有父母卖血供读书的,社会中嫌贫爱富等等一些负面的东西也渗透到学校里。招聘时我们也很关注学生的心态,他们还没走上社会,如果心态已经变形、扭曲,企业是不会愿意要的。我就碰到开着奔驰小跑来面试的,问什么都头发一甩无所谓的样子。还有不少求职学生,问起家庭情况,很坦然地告诉我父母是农民,而且感到自豪,心态非常正常。进入职场,每个人都是团队的一分子,要与大家融合,肯定不能各色。

这几年,我身边的实习生将近20个,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成熟度、工作技能和实习经历有紧密的关联。所以找工作之前的两年,除了把学习搞好,一定要有目标地参加实习,注意培养自己的软性素质。都说秉性难移,其实没有什么不可改变的。如果你本来性格内向,一定要变得开朗;不擅言辞,一定要学会沟通。进入职场之前,让自己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方面快速成熟起来。

新人 关键词:融入团队

-不要显得很个别,不要倚仗专业能力显示自己

-发挥学习和适应能力,有时这甚至比工作能力还要重要

-主动加班,哪怕帮不上实质性的忙,只是接接电话

新人在职场上的压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工作本身,一来就交给很多任务,尤其有些还需要独立完成,因为不熟悉就容易焦虑。还有就是工作环境,有些新人不知道如何融入团队。如果领导或同事再要求比较苛刻,又不太欣赏他的办事方式,那他就会承担更大的压力。

我曾经聘用过一个新手,虽然30岁了,但没出校园一直在读书。他喜欢运动,中午吃完饭出去溜达一圈,回来就把鞋子脱下来放在自己的工位前面。中午他一定要午睡,有时大家为赶一个东西都挺忙的,就他趴在桌上睡觉,还垫着个小枕头,而且不睡到两点多醒不过来。这些习惯在学校里别人不会说什么,但进入职场就显得太个别了。长此以往别人不会尊重你,更别说你还是一个新人。

有些刚入职的学生,仗着自己是专业的,喜欢显示自己,给别人挑错,经常又挑不到点上,次数一多,非常招人反感。还有些人总是和身边的同事产生矛盾,化解矛盾的能力又不强,弄得大家都不愉快。

只要在团队中工作,即使是研发,也要大家一起做架构、分析,一起做项目计划、定期讨论问题,而且要跟产品、市场结合,四面八方的交流是少不了的。如果你仅仅是专业能力强,但跟人合作不了,就体现不出你的价值,团队也出不了成绩。这种情况下,公司很可能忍痛割爱,舍弃你。

虽然大家都知道你是新人,会对你有所体谅,但你一定要审时度势,快速地上手,极大地发挥学习和适应能力,展现你的软素质。有时候这甚至比你的工作能力还要重要。刚来部门,一般都是助理性质,像对数据的统计、操控要求很高,你可能不太会,这没关系,你一定要给人展现很好的团队融合力,让大家喜欢你,别人才能主动地教你。

如果晚上部门经理加班,就算别人都走了,我建议你也不要走,反正你回去也没什么事。帮不上什么实质性的忙,给经理打份饭也行啊。不出多少天,我相信他一定会对你刮目相看。周五经理布置加班,即使没有你,我建议你也要来,哪怕是接接电话。现在的公司每个工位上都有电话,只要你不忙,周围每个工位的电话响,你都应该去接。同事上洗手间或出去办事了,回来看到你给他记录的便条,什么时间、谁打来的、什么事,写得清清楚楚。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别人会非常感激你。刚到新部门,不要把自己画地为牢,应该主动地伸长自己的触角。这些都是快速融入团队的好方式。而且对你得到有利评价也非常有益。

上级 关键词:获取信任

-要不要站队,要看所在企业的文化和个人性格

-欺上瞒下的事做多了很危险

-获取信任的根本是工作认真,为企业着想

职场上的领路人,一般来说就是我们的上级。跟对了上级,你的职业发展、职场地位、权势、金钱、高品质的生活,一切都会随之而来,真好比再生父母。现在太多职场人都渴望能依靠上一个这样的领路人。

人在职场,要不要站队,要看所在企业的文化和个人性格。有些公司的团队凝聚力特别强,跟军队似的,所有的人都捧着一个老大,树立他的威信。这时如果你离得太远融入不进去,别人也不会把你当做团队的一分子。如果你就是这样一个人,不适合跟人走太近,硬这样违背自己不想改变的秉性很痛苦,那该怎样就怎样。不管怎么做,在职场上要保持好的人品。和领导走近了,利用他的信任欺上瞒下,这种事做多了是很危险的,往往会颠覆你走近领导的最终目的,比如提职更快、交给你更重要的任务等等。

我经常对我的老板说不,他说这个不行,我说就应该这样,但我们合作得很愉快,因为我们彼此特别信任。他相信不管我说什么,尤其是说的时候,一定是为他好。我能取得这样的信任,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工作特别认真,老板可以通过我的行动看出我是全副身心为工作着想、为平台着想,而他又把事业的成败视为自己的生命,所以非常感激我。

我换了好几个老板,一直是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崇拜他们,而且对他们非常忠诚。如果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哪怕只是星星之火还没有发展起来,或者一件很好的事情,即使不是我分内的,我也会告诉他们。当时我们公司刚成立,状态还比较松懈,我在招聘时了解到华为的销售为了打单能几天几夜不睡觉,就把这种状态告诉老板,提醒他我们的状态还不够。怎么激发出这种状态?跟营销总部的总经理谈,跟员工谈,把压力灌输下去,这就是我可以做的事情了。一件两件,做多了老板怎么看待我?当然是信任。

这么多年做老板的心腹,虽然一直承担特别大的压力,但也让我有机会参与更多更重要的事情,给我带来更大的空间,体会到生命的价值。

 

 

合作伙伴
关于通信人才网|服务协议|隐私保护|隐私保护|隐私保护|
Copyright © 2006 - 2024 通信人才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