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正值大学生实习高峰,当毫无工作经验的学子踏上实习岗位后,不少人遇到和想象完全不同的实习生活,其中不乏骗局,或是冷暴力、无所事事。高校就业专家建议:实习生更应该学会鉴别,勇于放弃。
华东师大教育信息技术系学生吴晓闽说,自己在某知名网站公布求职简历,想找一份满意的实习。不久就接到电话,对方说看到其简历很符合建行的用人要求,推荐参加面试。该保险公司还以交纳培训费为由,让每人交了200元。当记者致电95533建行客服热线时,工作人员明确答复,建行旗下根本不存在这家保险公司,建行也从未委托过该保险公司招聘实习生。
“乙方主动辞职,或甲方请退,乙方都必须赔付甲方违约金300元。”这样一条霸王条款出现在杨浦区某大型超市的员工合同上,大学生打工实习遭遇类似事件,大多敢怒不敢言。今年暑假,沪上某高校建筑维修专业大二学生小良在该超市做收银员,在实习期间,超市领导不断找茬,以“钱的数目不对”、“收银条的物品数与实际不符”等理由要求赔偿,“工资被莫名扣去168元,真的很冤枉。”可为了不付违约金,小良只能按照合同上的日期,一直做下去。
上海交大就业问题指导专家刘建新老师表示,现在实习岗位的紧缺程度甚至超过全职岗位,不少大学生即便是 “倒贴”也要去实习,但一定要注意识别陷阱,维护自身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