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铁塔公司进行的各级招聘中,“我每天都能接到各种打探消息的电话”,一位铁塔公司“元老”告诉记者。去年公开选聘的31个省级总经理职位,竟然有300多名运营商高管以及政府监管部门高官报名参与竞聘,竞争异常激烈。
铁塔公司怎么这么抢手?再想到去年上半年从基础运营商向虚拟运营商的大规模跳槽潮,我们不禁要思考,为什么那么多人要离开曾经是“香饽饽”的电信运营企业?
挤破头进来,用脚投票出去
“按过去的说法,铁塔公司是副业,在通信行业蛮边缘的,技术含量也不高,要是搁前几年,在运营商主业的人才不会想去呢。”一位电信老人遥想着当年通信行业的辉煌时代,叹息不已。
“其实,铁塔公司、虚拟运营商的未来到底怎样,现在谁也说不好。但是我在运营商待着不爽,看不到整个行业的希望,看不到企业的希望,更看不到自己的希望,必须改变现状。”一位刚从运营商“绝望”出逃的员工悲观地告诉记者,想想数年前,他可是在众人中挤破头进入运营商的。
根据记者对运营商的跟踪观察,近几年,从运营商离职的人逐年增多,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几乎每天都有员工跳槽离职,只不过2014年虚拟运营商与铁塔公司的出现,大量职位空缺,从企业高管、中层到基层员工大规模跳槽,这让运营商的离职问题全面爆发出来。有行业人士认为,大批运营商人出走的热潮是通信行业失去吸引力、无法留住人才的现状体现,内因是主体,外界的诱惑只是机缘。
有猎头公司对某省级运营商做过一次调查,在其三四千名核心业务部门的员工中,40%的员工都有明确的跳槽意愿,尤其是市场、运维、信息部门的员工意愿强烈。心动不如行动,某猎头公司透露,京城某运营企业近4年入职的硕士骨干员工,有80%以上都跳槽了。相信对这个行业有感情的任何人看到这样的数字都会不淡定了。
如果说运营商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可现在外面的人也不那么想进去,这个行业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魅力,大学生就业就是一个风向标。根据被称作“通信行业黄埔军校”的北京邮电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数据,2013年该校毕业生19.49%进入了通信运营商,而进入互联网及其他ICT行业的为38.16%,仅进入金融业的就有13%。
这个行业怎么了?
No zuo no die,从高富帅沦为丝
十年前,邻居教育孩子:“你要好好学习,才能像隔壁哥哥那样进入移动公司。”而今,邻居教育孩子:“你再不好好学习,只能像隔壁叔叔那样到处蹲点摆摊。”
“我就这样从周围人眼中的高富帅慢慢沦为了丝,我说自己是世界500强企业员工都没人信。” 一名在运营商任职的同学苦笑着自嘲。
个人的现状也折射出整个行业的兴衰荣辱。“我们真是一个‘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的行业,竞争激烈的行业那么多,怎么没一个像我们这样作的呢?”一位老电信人向记者抱怨,在多年行业激烈竞争中,一家分成了多家,竞争得头破血流,后来合成三家,依旧是打来打去,打掉了行业价值,打掉了行业形象,也打掉了行业人的自豪感。
每年9月的高校校园营销是其中的典型。前几年,各基层运营企业为了抢用户,不计成本、不择手段,唇枪舌剑互相诋毁是常事,打架流血事件层出不穷,直到今年依然还在发生;不仅出现过收购竞争对手手机、SIM卡的恶性事件,甚至还出现过剪断对方光缆、毁坏基站设备、干扰对方基站正常工作的违法事件……虽然这样的事件只是少数,但产生的不良舆论却影响深远。在每场战斗之后,老百姓不会记得哪家输哪家赢,而是断定这个行业整体素质低。
每家基础电信运营商都有着宏伟的战略蓝图与长远规划,一到具体执行层面却往往是“眼高手低”,基层企业面临各种只增不减的增长压力与考核指标,不得不采取各种短视手段来发展业务。“谁想风雨无阻去摆摊,谁想扫村扫楼挨家挨户去敲门推销,那还不是压力山大的KPI闹的嘛。”基层企业也有自己的苦衷,长远与短期、理想与现实该如何平衡成了个问题。整个行业的形象就这样在这些短视的市场竞争行为中慢慢倒塌。
一间房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这就是著名的“破窗效应”。如果自己都不爱惜自己的形象,不去修窗,就不要怪更多的人来扔石头。“垄断”、“宽带速率低”、“资费高”……这些年,无论电信运营商怎么迎着高涨的CPI没有底线地降低资费,无论怎么提高服务质量“无节操”地讨好消费者,依然会被推到各种负面报道的风口浪尖,“有新闻报新闻,没新闻骂电信运营商”。
与行业地位、公司地位一起下降的是员工的收入与福利。“我们这几年工资都没涨过,顶着垄断行业的帽子,干着小摊贩的活儿,拿着低得可怜的收入,还有比我们更‘苦逼’的吗?”不少员工抱怨。今年6月,一项由望智库、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以及一些媒体发起的“运营商基层员工生活状态调查”显示,员工逐渐对未来失去信心,超过70%的员工认为,未来3年,自己的薪资不会得到提升,甚至有近20%的员工认为会比现在更少。
在大城市,很多人选择了跳槽,而在就业机会不多的二三四线城市,不少运营商员工纷纷选择了“兼职”补贴家用,有人开饭馆,有人“揽私活赚外快”,有人做起了产品代理,有人开网店,甚至有人在开黑车……在基层企业,很多员工就做着这样的双面人,“多年未动的工资奖金早就赶不上连年上涨的房价物价,不出来干点儿恐怕连养家糊口都难以保障”。
除了工资低、工作累、压力大,自我成长缓慢、需求难以满足、缺乏归属感等也是运营商人离职的重要原因。“我们早就没有双休日了,隔一周能休一个单休日就算很好了,现在我儿子只要听到我说‘你再不听话,妈妈就去加班了’,立即乖乖的。”一个以休闲著称的城市里,在运营商工作的朋友依然难逃几乎天天加班的命运,这在基层运营企业是个普遍现象。一个人加班,可以说是工作效率低,但如果整个企业几乎所有人都在加班,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企业这个行业是不是出了问题。
让人心回归,确立三个自信
媒体人王云辉在一篇文章里说,身为国企职工的基层运营商员工,已经变成了有名无实的“空雨衣”——这些员工变成了薪水名册上的编号,变成了完成考核指标的机器……只有能够在接近疯狂的变态的考核中完成任务的人才是合格的人。不断追求效率和增长的运营商,早已经忘记了真实的“人”。
运营商员工正变成管理哲学大师查尔斯·汉迪书中所说的“空雨衣”,是危言耸听也好,是逆耳真话也罢,无论怎样,通信运营商的“人”危机,已经到了岌岌可危、不容忽视的关头。查尔斯·汉迪也告诉我们,我们并非天生要当有名无实的“空雨衣”——薪水名册上的编号、某一特定角色、经济学或社会学研究中的“原始资料”,或者某份政府报告里的“统计数字”,如果这些是经济增长所必须付出的代价,那增长毫无意义。因为人生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充当某部大机器的齿轮,终日疾转而不知目标何在。
在这个觉醒的时代,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拒绝做“空雨衣”。运营商需要让快跑的“大象”放慢疲惫的脚步,问一问自己,我们真的需要那么高的利润吗?真的需要那么高的用户市场占有率吗?每年压缩掉很多合理的支出,挤出营销成本去维持那些好看的数据,真的有必要吗?如果我们彻底失去了人心,只剩下这些数字还有意义吗?
如今,整个行业正处在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十字路口,无论时代变迁风云变幻,都要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有人才才有未来。让人心回归,以人为本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华民族必须确立“三个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而当前,通信企业也要找回自信,让每一个通信人树立起“三个自信”:行业自信、职业自信、收入自信。
行业自信。当前到了整个行业一起修缮门窗、用行动恢复形象的时候了。虽然目前的市场现状决定行业竞争激烈程度会只增不减,但整个行业不能再用过去价格战、拼成本的方式来竞争了。“营改增”与降本增效的政策要求企业改变传统的市场经营模式,这也给了整个行业冷静下来寻找发展新思路新办法的契机。要在内外部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找到行业地位与优势所在,要践行“诚信服务、竞合共赢、开放创新、网连未来”的行业价值观,营造健康和谐的行业发展氛围。
职业自信。一个运营商员工告诉记者,他有一天突然自问,我的职业是什么?自己竟然很迷茫。面对这个问题,有多少人会觉得“我们的职业是‘网联天下,服务百姓,让客户真正享受信息新生活’”?可能更多的人也跟外人感觉到的一样,“是卖手机卡的”。在每天忙忙碌碌的工作中,很多人迷失在各种华而不实的PPT里,迷失在各种大大小小的会议里,迷失在各种各样的文件里,迷失在无休止的用户发展活动中……当自己没有对这个职业的热爱,没有带着心与灵魂去工作,怎么做出让客户喜欢的产品,又怎么能给客户提供感同身受的服务?今天,在运营商庞大的机构里,需要找到每个人职业的真正意义与价值体现,需要给每个人提供一个公平、健康、温暖的职业成长环境,也需要重视他们实实在在的存在,他们不是完成考核的机器,而是一个“工作为了更好生活的家庭成员”,一个可以活得更精彩的生命。
收入自信。单单这个词就可能成为“反垄断”斗士的把柄。但这是让运营商员工特别是基层员工劳动获得应有的回报、体现自身价值的关键所在,也是运营商能够留住人、吸引人的关键要素。马云曾说过,员工离职的原因林林总总,只有两点最真实:一是钱没给到位,二是心受委屈了。当前,相关管理部门对运营商高管有降薪的要求,很多员工担心这种降薪会一层层降下来,“本来薪酬就很低了,再降可真没活路了”,很多员工在论坛上表示着自己的担忧。因此,无论管理层如何降薪,专业人才与基层一线员工的薪酬不能降,甚至需要逆势上涨,需要让整个薪酬分配向一线倾斜,给员工吃下定心丸。
让行业价值回归,让员工人心回归,当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成为一个真正重视人、给人才提供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与创新精神的平台,这个行业才会充满希望,面向远方的转型才能充满动力。(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作者: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