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许多通信企业都在抱怨招聘合适的人才变得越来越难了,觉得给出的待遇其实也还可以,工作条件也还行,但就是招不到人。这在当前确实是事实,即使是我目前运营的通信人才网,虽然拥有30万的通信专业人才库的资源优势,找适合的人也不是一蹴而就了。
这是为什么呢?熙熙攘攘的通信大军都到哪儿去了?
这些年,通信行业就没建立起人才的“生态”
这跟中国足球一个道理,我们每次都想奇迹出现,世界杯出线,甚至面对巴西也期望有奇迹,可是,奇迹出现过吗?
通信行业这些年就是这样一个窘境:好的人才从一开始就不愿再进来,优秀的人才转行外流很严重。
虽然,看上去,通信行业仍然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这个体系里,既有中国移动、华为这样的巨型企业,也有大大小小几十家主板上市公司,但这背后,仍然让人觉得没有前途。一个简单的现象:有哪个通信企业敢去纳斯达克去敲个钟?那个资本市场,才是对未来最敏感的。
就中国移动而言,2016年营业收入达7084亿元,净利润1181亿元;腾讯2016年1519亿元营业收入,410亿元净利润。然而,中国移动市值却不敌腾讯,这还是属于偏保守的港股市场,放在美帝资本市场去,差距肯定还会拉大。
资本对市场的语言就是:虽然你现在很好,但我不看好你的未来。
同理,优秀人才也这么看。
上次我在联通股改的文章中提到与某邮电大学就业处处长的对话(详见:联通股改,员工持股,能改出通信行业的未来不?),一些人不以为然,认为只是运营商而已,可运营商是我们这个生态的最顶端啊,如果我们最顶端都吸引不了人才,还期望靠运营商生存的大大小小的企业能有什么作为?
这些年,通信行业对于人才一直是杀鸡取卵的做法。
在运营商里,无论你多优秀,实际上你能做的都不多,既掌握不了最新的技术,又无法拓展业务模式。
管理? 无非就是大大小小的KPI和报表,以及报告PPT。要论PPT类型的公司排名,第一肯定不是乐视,呵呵。
营销? 三大运营商在价格上的相杀相爱。
创新? “内部创新”申请点经费还是可以,拿到市场上去检验就困难了。
上升? 领导岗位能有多少,更多人只是在普通岗位上默默做表格。
所以,联通的股改还是值得期待,不改变运营商的内部体系,几十万运营商人员就没太大个盼头,优秀人才也会越来越少。
这样的趋势向下蔓延,就是通信厂商和第三方通信服务商。从运营商自己的角度来说,降低成本成了必然的选择,运营商的业务模式可以说都是一样的,20年前成立的时候就已确定,竞争只能是靠规模效应、存量用户等,以及所谓的管理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运营商:这次集采两折,你不干别的厂商总有人会干。当然,运营商不会直接自己说折扣,而是招标让你们自己报折扣。投标的有的是为了先圈市场流血中标,再图后续盈利,有的只是为了向资本市场讲故事圈钱,又中标的多少多少亿的运营商大单。
通信厂商在技术标的评比上分差已很小,商务上目前反腐正盛估计也没谁太敢造次,剩下的也只能是血拼价格了。
这个趋势继续向下蔓延,外包的价格同样的逻辑是:你不干总有人会要干。
最后落到通信从业者:我承接的价格才1万,总不能给你1万5的工资吧?
在这个链里,没有谁有错,却给整个行业立了一个厚厚的天花板,令人窒息却无法突破。即使你有才华,也没有能够可以施展的空间,于是,优秀的人要离开,优秀的人才不愿再进来就成了必然。
这哪还会有人才的生态,甚至于,根本没有企业愿意培养人,有项目我就想办法去招募,没有项目我也不必去养一群人,关键,我也养不起啊。技术服务都是按人头招标,人在项目才有结款,没在项目我就得贴钱养着。
华为的人才高地
目前唯一例外的,就是华为。
华为无疑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对人才最大的吸引也在于其利益分享机制,在目前通信技术已没有壁垒的情况下,华为这个机制几乎就是对其它通信厂商的杀手锏,爱立信、诺基亚、中兴等不可能再有太多空间。
但这背后的隐患,任老板是看得清清楚楚,不断在内部敲打。华为的三大业务: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消费者业务,最难看的,恐怕就是运营商业务了,以至于在各大场合,华为从不提运营商业务的利润率。
看到一些自媒体文章,华为天天都在秒杀BAT,让人无语。华为真要上市,我敢断言,市值绝超不过腾讯,与阿里可能相当,赢下百度问题不大,百度也一直在走下坡路,目前把赌注压在AI上。
可能很多人不认同我这个观点,说华为营收五千多亿,专利数多少多少,研发投入多大……但请对比中国移动,营收?利润?资产?用户?这些能强过中国移动?而华为的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消费者业务,哪项可以去想象的?
再回到人才的话题,华为是通信行业最能吸引人才的高地,待遇肯定是第一位的,既远高于运营商,也高于其它厂商,华为的分享机制还是非常值得推崇的,但这也只是建立在业务高速增长的前提下,一旦业务受阻,必定会出现各种问题,在目前运营商业务不景气的时候,出现“34岁+强制退休”的传言也就不足为奇了。
华为在运营商业务上,将低利润的部分服务业务更多外包出来,客观上也使自己内部能维持较好的待遇,当然,所有厂商都这么做,外包商更是拼得异常激烈。
这样的结果就是把人员不断的低端化,要想往高走,就只有去华为,但华为可以托付终身吗?他只要你的青春和才华吧,当然,这也可以理解,哪个企业都需要生存,狼的队伍里更没有老弱病残的空间。
按人员配备的招标方式
对于目前通信行业的招标方式,按人员配备的方式,彻底为这个行业设置了天花板,同时,拒绝了新人的机会。
一个项目多少高级、中级、初级,价格分别是多少,这种招标方式成为了目前的主流。例如一个人员限定了1万元的价格,无论你怎样,多优秀,都不可能突破,否则,项目管理就要亏损,唯一能做的,也就是提升你的级别,提升到顶,你也还只是被限定的一员。
更别提培养新人了,谁愿意培养?新人占不上人员配备的名额,所有成本都要企业自己来承担,培养好了,又被挖走了,所以,现状是,企业有项目就到处挖人,没项目就散人,等下次有项目再挖。没人愿意养人,没人愿意去培养人才。
后继无人就是这样产生的,有限的人里面大家相互挖,然而,价格又是被上限所限制。
5G,我们要走出去
对于目前的窘境,我们无解。
但我们还是要有所期待,那就是5G。在我的认知中,5G绝非只是一个通信网络的提升,而是应用层面上的再次爆发。
通信行业掌握网络层面上核心,更有基础去向下延伸,去触达用户,只有达到用户层面提供更多的服务,才能有更多创新,才有更多的可能。再便宜的话费套餐用户都会觉得贵,而在手机直播平台随手就送出价值成千上万的礼物,这就是服务的差别。
特别是一些行业的应用差异化定制服务,例如,对于生产制造,通过5G的定制方案,让工程任务和流程控制变得极为高效,让产品、机器都接入网络,让它们存储数据、提供数据、自我质量控制等;对于医疗健康行业,提供医院的解决方案,提供健康跟踪……
这个效益是巨大的,运营商对于这些没有必要自己去做,而是做成淘宝、苹果商店一样的平台性质,不是通道,不是管道,是平台,分享给合作企业去做,内部创业也可以,不是外包,只要合理的分成机制,那么,这个行业将会激活,以通信网络为基础的平台将超过互联网的平台,通信也会与互联网等进行融合。
腾讯和阿里的强大不在于自己有多强,而在于成就了在其平台上商家、自媒体、个人等,然后再成就了自己,而通信运营商都是自己去大包大揽,再分一点残羹给合作企业。
我坚信这不是空谈,只要我们去做。当然,我也只是通信这条绳上的蚂蚱,能做的不多,但我会一直深耕下去,把通信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后记:
一直慵懒没写什么文章,这两天写了两篇,很多通信界的加我为微信好友交流看法,非常欢迎,我也受益良多,以后多发一些对行业的看法,发在本微信公众号,不权威,不官方,只是个人看法,有赞同也有不赞同,都很正常。
因为是私人实名微信,因此添加时没有注明真实姓名和单位、不是通信行业的大部分没有通过,望见谅。
✎作者简介
作者邓志强,浸润通信十四年,既从事通信,也观察通信,思考通信。国内通信行业知名网站移动通信网(MSCBSC)联合创始人,并在此基础上创办了通信人才网,常年为数千家通信企业提供招聘服务,成为了通信专业招聘领域领头羊。欢迎行业内人员交流看法和观点,下面是私人微信二维码(请添加时实名身份、所在企业等,不加泛友)